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

有谷友問及 「Svb 事件發酵中,我的睇法同操作?」

 有谷友問及 「Svb 事件發酵中,我的睇法同操作?」


SVB 係一間中型銀行,係短短48小時內就玩完。

出面有一堆 磚家 講左充滿創意的想法。

-       「係陰謀論,係Fed 令到SVB玩完,Fed要負上責任。」

-       「係Fed藉SVB玩完,令Fed有理由去減息。」

-       「流動性危機來了,雷曼2.0 到了,美國要收割全世界。」

-       「SUV的國債唔安全,要持有Stable Coin先安全,加密貨幣的時代來了。」


 

對於上面充滿創意的想法,我只有表示「我無補充,我唔係一個有創意的人」。



 

對於SVB,我個人認為是「單一事件,而不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。」

 

要專業的出面大把(可去友台睇專業級分析

Kano就係會用人話解釋: 

-       1. 企業業務先天性有弱點

-       2. 企業業務上自行集中風險

-       3. 企業操作就係好奇怪及不合理

-       4. 係2022-2023後面處理上不足

-       結果:四樣野合埋一齊爆咗出嚟,根本係管理層問題

 

關於1& 2 

-       銀行需要面對擠提風險,所以必時備有充足的流動性

-       SVB主力做初創企業的業務(即係實力較弱的公司)

 

背景是SVB於2020-2021年零息時代,由於零息的因素,眾多企業的估值大幅提升,

其中最為跨張的便是初創企業,它們融資無往面不利,當它們有錢之後,部分的錢便會放在銀行當中。

 

當時銀行取得存款(Liability in Nature)便需要泊錢。

當時處於零息年代加上息差極低,為左維持息差,SVB沒有買入國債或是企業債,反而轉入當時收益較高,但是流動性及質素差的MBS。 (有關MBS,可返去爬文。)

 

更為要命的是,SVB買的是「長年期」、「流動性差」的MBS。

-       上面每一個也刻印

        - 「我對利率敏感」

        -  「我有CashFlow Mismatch的風險」

 

而當時間去到2022,Fed 開哂口講會加息,連街邊的師奶都知Fed會加息。

但係SVB 不為所動,沒有對調整組合配置,也沒有對沖利率風險。

 

而在會計方面,SVB是用Hold to Mature 的形式處理。

當利率抽升,資產淨值大幅下降時,財報上仍是用成本價入帳,無法顯示其潛在的風險。

 

問題係去到2023 年,人類經歷了40年來最快的加息步伐,利率本是價值的引力,當利率上升時,當其他事物不變,股價自然是下跌。

 

這對初創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惡夢,無法從股權融資中取得資金,發債成本亦不斷升高,不少企業本身仍處於「燒錢發夢階段」。結果便是更傾向於取用現金。

 

SVB 面對提用的需求便會上升。

按理說這是銀行普遍的情況,問題便是早年買下的MBS債價一早便「腰斬再腰斬」。

當所有流動性良好的資產賣掉後,便逼得賣掉MBS來換錢,轉手俾客人。

-       即係「焗住喺低位斬倉。」

 

這便做成了上星期「突然出現巨額損失,然後需要發股票融資」。

 

當消息一流出,客戶對銀行便失去信心,立即跑去銀行提款。

 

當所有客人跑去提款時,這便是一場「信心危機」,所以銀行也會關門大吉。

 

所以,我個人認為上述係「管理層的問題」,而不是「Fed的陰謀」。

一般來說,銀行會持有

-       年份平均的資產

-       流動性良好的國債或是企業債

-       提早做好風險對沖 


(連我尼個老散都知個時要玩 短債同浮息債。)

(至少我係 動態現金流 入面有提過尼件事。🙉🙉)

 

所以,SVB 呢個操作真係自殺,可寫入教科書。

(當然我不排除還有其他銀行也有個差勁的CFO。)

(聽說,Kano 是一個燈神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