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
隨筆手稿 - 霧鎖般的未來 (三) - 「每當變幻時」
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
隨筆手稿 - 「人生如牌」
隨筆手記 - 「人生如牌」
筆者自少便喜歡卡牌遊戲,從遊戲王、召喚王、Pokemon Card、暴雪、LOL Card Game。
喜歡的原因一方面是卡牌收集控,
另一面是是 「確定性」的追求。
因為一個卡片遊戲有海量卡牌,有整合一副卡組時便會有眾多考量,
待組合完成之時,基本上對每一個成員均心中有數,也預想到在不同戰局下的應對。
這一種應對是在比賽開始前,便在心中預想眾多次,只待對手的出牌。
所以在臨戰時,心中只要考慮的是
- 抽到什麼牌
- 進場時機
- 退場時機
「打牌如是,投資如是。」
組合的配置及風險的控制不是「投資中方進行的事」,而是 投資前 便開始進行的事。
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
資產配置: 價值泥沼 - 「 減持港女,轉入英國紳士」
資產配置: 價值泥沼 - 「減持港女,轉入英國紳士」
香港一直比較難言的戰區。
在Kano 本來的預定中,香港一方面佔地主優勢,一方面是資產配置。
是一道防火牆及「避風港」,因為香港是吃另一道風險。
老實說,筆者一直只買本地的股票,
即使在2021 如此HSI 如此波動的時間, 也只是吃掉浮盈,未見赤字。
只是香港現在的情況,簡直就是一道泥潭。
「價值的泥潭」
如果單從傳純價投,買入港股的比例只會增加,
但這只會讓泥腳下沉,慢慢地減低靈活性,失卻了打法的特性。
因此,操作說明改為
-港股:只要價值回歸至合理,就會減持。
(即係香港會由主要地區,Down Grade為 輔助地區)
其他地區是:
- 傳統行業:當價格超過合理時,就會減持。
- 成長性行業:只要投資方向不改變,繼續持有。
- 固定收益:當底層企業變壞時,將減持。
而在減持港股之時,卻把資金放入英國及歐州地區。
繼續維持 「防守:進攻」 6:4 的比例
進攻集中於美國,而防守則分布於其他地區。
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
體檢報告(十六): 回應谷友Julie的信 - 「現金流供樓」
體檢報告(十六): 回應谷友Julie的信 - 「現金流供樓」
事緣是Julie於TG中問及利用按樓的方法,重獲資金,然後利用現金流進行供樓,
在Tg中的對談中經在指出數個改善的方法,令回報提升及穩定化的同時,壓低風險。
即是其組合基本成形,而這篇留言是其功課。
但在閱讀此文章之時,必須明白無論是
- 「現金流買樓」 或是
- 「現金流供樓」
是對知識、技巧及組合管理的「進階運用」,
請集中在資金運用的邏輯,不要集中於號碼的選擇。
因為公司的基本面是一直在改變,價格也是如此,
筆者只會評論在落筆時,根據其價值而給予判斷,事後投資者必須持續Review 投資組合。
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
關於ALIN (Altera Infrastructure L.P.) 這回事 - 一齊中伏的日子
關於ALIN (Altera Infrastructure L.P.) 這回事 - 一齊中伏的日子
因有讀者問及這事,剛好在谷內提及。
關於ALIN ,大約就是一家財政欠佳的公司於 2019 年被白頭佬(BAM)收購。
即使2020 油價低位時仍持續給予優先股股息。
但由於其財務欠佳,優先股股價一直積弱,直到傳出BAM 有意市場回購優先股,
股價便立即重上 20 多元。
當然,事情就不會如此簡單。
借改善流動性為由,停止優先股股息,再交換債券。
由於事發突然,投資邏輯的失去做成股價腰斬要腰斬。
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
Q3 2021 季結 - 投資第二年,邁向第三年 (下)
Q3 2021 季結 - 投資第二年,邁向第三年 (下)
誠如上文所說,整個Q3 整個港股也是慘叫聲中度過,
在海外市場,Kano 一路把手往外伸,經小注買入 UK 、EUR 及 AUD 資產。
並在9 月美股回調之際進行換貨。
買入 :
- 在回調中總算是買了一點Google(US:Goog) 會長期持有,並搵位增持。
- ASML 的Guidance 十分吸引,於9 月回調中首度入手。
- 在ADobe 22/9 的財報日,成積不錯,但股價急跌,在627 的位置買入小量的Adobe。
買入一點,然後在9月回調時換貨增持。
(數簿做埋估值,傳送門在這。)
- 優先股:ALIN PRA 意外地中招,停了股息,
因為猜想到BAM 的主意,決定加了點注碼跟它拖下去。
(同時手持BAM 及 ALIN PRA,當然是等下去。)
(Kano 最後一支 優先股 也算是沒有了。)
- 看了看BAM 的成積表,發現BAMR 的身份比想像中更重要,極具投資價值,
成積表發表當天兩者股價上演跳水,果斷加注 BAM @~55 & BAMR ~ 59
雖然在回調中,兩者一直往下掉,但相信 市場仍未發現其爆發力。
- 有些人也會發現 Kano 在過去兩季一直買入 天然氣 / 石油 來打一波 Value PicK,
如要跟機請小心。(這會是有風險的打法)
- 在能源上,Kano 決定 重倉 中遊能源,副倉 上遊能源 來打一場 Value Pick。
即是有關投資會最終清掉,不會做長期投資,
能源的問題 一來是博奕,一來是需求,另一個是供應問題。
因為左膠的緣故,供應極難增加,能源價格 應是一場 長達數季的事情。
想到 在 Q2 布局能源,主因是對左膠的了解及對常識的推論,
另一面則是會留意 Warren 動向,只因其於去年買入 能源、原材料 及 醫藥,
根本上是提早兩個周期布局,每一次思考時,也不得不 配股兩老的智慧。
(醫藥 及 原材料 在Kano 的能力圈之外,直接 Pass 掉。)
- 關於 金界(SEHK: 3918),金界是少數仍在虧損的注碼,
Kano 對金界長期睇好,其投資理念從沒改變。
處理方法自然是: 現金流 !回血 ! 買貨!
而由於 15/9 金界的重新開放,加上 當地極高的打針率,Kano 相信 黑暗的時刻經過去。
- 於 新創建 (SEHK:659)業績前埋下陷阱,股息增加是基本,好運一點會有 Bonus。
可惜沒有特別息,該公司有不錯的現金流及低估值,容錯空間不錯。
但其 股息政策令人想起 (SEHK: 1038) 長江基建,需要細心留意。
長遠而言希望不會 (1038化),新創建 是一張好牌,希望鄭家打得順手。
賣出:
- 因為長期利率在歷史新低,通脹來得比想像中快,相信 FED 比預期中更快「減少QE 」,加上。財政部持續發行國債,所以決定減持了大部 分的PTY,由成本~13到21.3 賣出,連同年多的股息回報,實在不錯.
- 及後 PTY 出現減低股息,決定把剩下的出清 @19.6,全換 RQI @16.5, 繼續回血。
- 關於 Bond CEF 的打法,仍待 進入加息周期後,待機活動,
可能會是Bond,可能會是 Bond CEF,全視乎機會在那。
(事後回睇,确是做對了決定,賣出Bond CEF 換入 Equity )
- 巧合地做了一個 風大 及 老爺 同樣的決定,把手中的REI.UN 清掉,
買入價平均16.2,22.76 清出,連同股息回報算是不錯。
把大部分所得重投手上的現金流資產,(ENB / DFN / ENS / UK stock)現金流再度加強。
- 把手中的SOT.UN 清掉,又是價值回歸之故,所得減槓桿。
待機名單:
- 清減港股是必然的。
粵海 (SEHK:270 )及 首程 (SEHK:697)則是放上賣出提案,只要價錢一到便會賣出。
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
Q3 2021 季結 - 投資第二年,邁向第三年 (上)
Q3 2021 季結 - 投資第二年,邁向第三年(上)
事緣是 恒大債務問題的爆發、每日一篇式的「共同富裕」,
整個 Q3 就是港股出現熊市。
一眾中國科技股是對折再對折,中國教育股直接蒸發。
即使Kano 對港股只部置了 REIT 及股息增長股,
但由於9月出現對地產商不妙的消息,重倉之一 領展(SEHK:823) 同樣中槍。
另一個問題是十大持股之一 的 金界(SEHK: 3918)慘遭腰斬。
十大持股受腰斬真心痛,想也想不到 東南亞在 2021 年的慘況。
另一場則是步入 九月,
另一個主戰場 美國出現明顯的調整,
一眾明星股及重倉股出現10% Up 的跌幅,
直頭係左右夾擊。
所以 手上的 養家基金 及 沉船基金出現重大的回落。
Kano養家基金
- Q2 的YTD + 35% 減至 Q3 YTD + 22%
- Q2 YTD +42% 反增至 Q3 YTD +64%
(嚴格來講,係上升至 84% 再下跌去 64% )
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
2021年7月23日 星期五
Closed (額滿): - 快閃Post - 額滿即止 TG Group - 查數 / 基本分析 / 傾下計
故事是這樣的。
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
隨筆手稿:關於「止損 」
隨筆手稿:關於止損
因為谷內的閒談,覺得有點營養,故整理為一篇短文。
因為近月不少 TA 清倉 ,又「混沌清晰期」、又「第三隻腳」、又「假反彈」、又「背馳」
隊友 L :
體檢報告 (十五)- 回應 Moo Ben 的信
體檢報告 (十五)- 回應 Moo Ben 的信
Moon Ben 的留言於此
你好,kano兄,希望Kano兄可以對以下planing給一些意見
本人打算用500萬 開一個 收息與 穩定增長組合,以下除了Reits係個別股票,其餘全部係ETF , CEF ,
此組合,本人想了很久及修改很多次,基於本人沒有足夠的財務知識及心理質素,
如果選擇太多個別股票,當下跌的時候,就會擔心它的基本因素會否改變,由於500萬投資金額對我來說比較多,所以選了ETF讓我比較信心的長遠買入及持有
重點問題:
本人打算 槓桿比率1.4左右 ,即是
總買入金額是700萬 ,分4- 6個月平均買入,當然之後我會把月息及儲蓄,大概每月4萬,繼續買入以下資產
之後槓桿金額一直維持200萬,隨着之後我收到嘅股息及組合增長,把槓桿比率慢慢降低,請問這種去槓桿方法,可行嗎?
而Rebalancing 大約半年做一次
槓桿後扣除利息支出 - 以500萬本金計算- 現金流實際5.4%
再配合stock ETF 做一些期權配合- total 現金流實際6.5-7%
這組合的資產配置分布及抗跌能力可以嗎?
如果以我這種欠缺獨立分析個別公司的能力,這配置可行嗎?我不追求太高的回報比例,只求穩步增長之餘也有一定的現金流
以下是組合槓桿後的比例
固定收益項目45%
DFN 5% ‘加拿大 SSF’
QYLD 5% ’ QQQ cover call ETF ‘
N6M 5% Asia bond ETF
O9P 10% Asia bond ETF’
ZPR 5% ‘加拿大優先股ETF‘
FFC 5% ’美國優先股ETF‘
EIT 5% ‘加拿大 SSF’
NEA 5% 市政債CEF
信托房地產基金30%
ZRE 加拿大Reits ETF 5%
CLR. 新加坡 Reits ETF 5%
270 1883 823 香港Reits 7%
CNNU 歐洲 2%
O. RQI VNQ 美國 12%
股票增長型ETF 25%
QQQ 4%
VT 5%
VOO 6%
VIG 5%
Asia S&P500 ETF AIA 5%
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
貼堂文章 : 人生,要成功還是自由?
人生,要成功還是自由?
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
隨筆手稿: 其實關於樓 - 「自住樓」 及 「投資樓」。
隨筆手稿: 其實關於樓
其實關於樓的討論。
主要是關於 小凡哥 及 另一位師姐。
起因是不少谷友叫 小凡哥 Full Pay 買樓,
對於非谷友,簡單介紹 小凡哥 的情況。
三十而立,因工作優秀,得到數百萬,決定提早退休。
然後於 2020 年上連登投身股海抄底,
輸到滿手鮮血,後得筆者 執倉 及 改變打法,
成功收復失地並完成投資目標。
現每月收二十多萬(股息+期權金)(2021年中完成去槓桿,正式財自)。
因為凡哥被動收入強勁,而沒有「自住樓」,所以一眾谷友建議入手自住樓。
但是投資理財是十分個人的,按照小凡哥的情況,
雖然筆記認為 「自住樓」是必須,
但對於小凡哥來說卻不是「現在」就要買。
正所謂: 「發計有三,一是單向而發,二是雙方互發,三是融會貫通」
當明白到 小凡哥 的情況,
其實筆者早於年初期問及將來的事 - 「是否離開香港。 」
如果他決定離開,自然便不應該買樓,因為現在買,只會被鎖三年。
如果他日打算留港,亦可在四年後透過投資所得 Full Pay 買樓,而不用擔心影響組合,形成「必勝」的局面。
但如果為了「現在」 買樓,為了支付首期,便需Draw大量資金,
令組合攻防能力大減,並在未來幾年露出了致命性的弱點,
如果這幾年出現巨型的跌幅,勢必重新「打工」。
是以,
這是一個為了 小凡哥 而定下的「保守」打法。
至於另一位師姐則是「未諗得通。」
對,
我認為 她「未諗得通。」
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
隨筆手稿: 關於組合的構成
隨筆手稿: 關於組合的構成

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
2021年7月3日 星期六
2021 Q2 季結 - 懷疑人生 面壁反思
2021 Q2 季結 - 懷疑人生之旅
身邊的生活上,上季一位長輩去了加拿大,
好了,隨著Q2 的完結,時間慢慢轉至 Q3 及 Q4,
即是傳統上Kano 的爆發季節 -(AAPL + TSM 的組合)

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
體檢報告 (十四)- 回應 Ewong 的信 - 投資從何入手
體檢報告 (十四)- 回應 Ewong 的信 - 投資從何入手
Kano你好,謝謝分享,看你的blog已多時,對我這些不懂投資理念的獲益良多,且抄了不少功課。
我初初投資是看綠角,主力買了些etf如QQQ,VTI,及bond etf(bnd,vgit).
後來接觸了債卷固定收益投資,又買了些cef, reits等。
但是現在想整理一下組合不知從何入手,且有一筆閒置資金,不知如何才好。
對於指數化投資與現金流的優劣還不了解得太透徹,是否指數化投資因沒有現金流風險較難控制所以不取?
另外,如果你有空,可否請你給些意見我的投資組合?
現在很迷茫呢。
Kano:
謝謝你的支持。
但單憑上面的資料,我無法給你意見,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也不一樣。
我還沒有自信地說 某投資法 / 某號碼 能解決所有投資問題。
如果單用投資法來說,我認為在金融市場長期獲利只有三種人:
1. 現金流投資者: 思考只在思考現金流,投資上有較大的彈性,回報視乎功力 - 習得難度: 簡單 - 中間
2. 指數流投資者: 永遠是大市回報,而大市回報打敗了大多數投資者 - 習得難度:簡單
3. 價值型投資者: 永遠的王道,依據學習、分析打敗市場。 - 習得難度: 看似容易,實際上很難。
因為每個人的投資目標、風險承受能力、學習能力 也不同,請你想一想你我初心。
我也有一篇舊文說 性格跟投資法的,選一個你舒服的方法比較好。
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
回應 Agnes 的信 - 使用 IB 槓桿買入全倉 SSF ,可以嗎?
回應 Agnes 的信 - 使用 IB 槓桿買入全倉 SSF ,可以嗎?
這是回應給Agnes 的信
Agnes:
I am a Canadian tax resident and residing in Canada as well. I appreciate the contents you share here which helps me a lot. Will you recommend I use IBKR margin to invest in DFN or ENS? Thanks.
Kano:
理論上可,但操作上具有限制。
主因是 加拿大股票 LTV 偏低,大約只做到 最高3倍槓桿。
(香港、新加坡 普遍 5倍)
(美國 最高 6倍)
最高槓桿倍數是 面對跌市時的防守力,
而因為 SSF 的流動性更低,可做倍數會更低。
即是說在風和日麗時,你會收到超多的股息,
但只要出現明顯跌市,你會損失慘重。
關於 SSF 的 LTV,你需要登入帳戶TWS 查看。
或是 Andorid 的 App 也可查看。
Kano 是用 ISO 的,暫時看不到。
解決的方案是利用組合,一部分買入 CA REIT / Bank / Energy 的LTV 提供Buffer,
同時 一部分買入 SSF 提供 高現金流。
然後每月的現金流不全部提走,留有一部分買CA REIT/ BANK / ENERGY。
這樣便可安全地開到 「 低 - 中」的 槓桿,
同時有高現金流,一定抗通脹能力,又每月增強現金流及減低斬倉風險。
-------------
按:
- 在左膠當道的現在,加拿大的 Energy 是符合風險回報比的投資。
- 即使Kano 是十分討厭Energy Sector,也放了一點。
- 因為股息稅的關係,投資加拿大就是獲得穩定現金流的地區。
- 對於加拿大的居民而言,則需有效地配置 於其 免稅退休帳戶。
-------------
Read More:
- CA: Split Share Funds (SSF) 股票分置基金 - 簡介篇
- 關於Split Share Fund (SSF)的筆記。(ENS/EIT/DFN/DGS)
- 我會唔會爆倉嫁? IB 點計Max Draw Down?
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
隨筆手稿: - 「投資的意義」 與 「 財務自由」
隨筆手稿: - 「投資的意義」 與 「 財務自由」


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
諗諗下,都係寫篇文,始終長線看好的吸血鬼 - 823 : 領展
諗諗下,都係寫篇文,始終長線看好的吸血鬼 - 823 : 領展

靚地、有潛力,但弱勢管理層。
只有70% 的出租率。
正常時期年收3億人仔租金,
而家只係收到 不到 1.5 億租金。
短租約及低的出租率,正好推低估值,
同時輕易地 Value enhancement !
[ 截至上周一,租用率約70.3%。領展表示,物業的基本租金收入遠低於同區,相信經重新定位、提升商戶及服務組合後,物業租金增長潛力大。]
加上 2022/ 2023 會有地鐵站,
大大加強人流。
- 「沿地鐵13號線規劃的兩個地鐵站預計將於2022/23年開始營運,並將提高該物業周邊地區整體的交通便利程度。於中長期內,鄰近的廣州賽馬場(馬場)地塊可能進行重建,而該物業可進一步受益於大量湧入的上班族及新居民。」
又是 Value Enhancment,823 最勁的位,
只要一兩年,
就可要讓中國人感受 吸血鬼 的加租威力。
(隨手一提,廣州人的消費增長好勁,但我相信 領展的加租能力更勁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該物業 現有 3.9% Yield ,70% 出租率,租金收入不到 正常時間一半
按現價計算,只係去返正常時間都 》8% Yield,
加上 823 最強的 租客重新組合 及 未來的地鐵站。
簡直是 靚仔Deal 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退一步,
再衰仔D,只係 出債買佢,唔做任何事都食到息差。
但係要 823 唔做野?
這是不可能的。
- 「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(領展房託;香港上市編號︰823)之管理人 ─ 領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(領展)今日(星期二)宣布,已成功發行6.5億元三年期離岸人民幣債務票據,年度票息率為 2.8%,為香港地產公司所發行的同類債務工具中歷來最低。」
Kano : 係 CBD 地段買 「公屋場」,只要幾年就係「印錢」。
P.S. 今日1883 收息,今晚 放少少 REI.UN , 下星期籌夠錢 加 823 。
P.S. 今日飲左 2000 @11.3(270),下星期搵位加
-
Yo ! 終於出版 ! 《動態現金流》 關於本書 記得之前編輯問過我一個問題: 你的打法有咩特別? 我發現市面上唔少的人有一種奇怪的想法,現金流明明就係「心法」。 但係唔少人都當左係「招式」甘用,而係2020年更加證明左我的觀察。 「投資」從來也是「多元」及「動態」的,投資從...
-
地產、房托的「輕資產模式」 槓桿永遠是一門藝術。 生活中最常見的槓桿往往是「樓宇」。 因為對大多數的人而言,並不會Full Paid 買樓,然後放租。 所以,大部分人只會付出部分為首期, 然後買入樓宇,享用全部的收益。 (情景 1) 即是說價設一層樓只要 100 元,回報率是 5...
-
小前言: Kano 喜愛CEF (Closed End Fund)是有道理的。 先說優點: - 月月收息 - 自動分散風險 - 投資彈性充足 - 內建槓桿功能 要說缺點: - 沒有到期日,有可能會出現Capital Loss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