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
Q2 2023 (第十五季季結 - 13F)- 似暖還寒的當下
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
體檢報告 (十七)- 回應 M小姐的信 - 移民前的預備
體檢報告 (十七)- 回應 M小姐的信 - 移民前的預備
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
Q3 2021 季結 - 投資第二年,邁向第三年 (下)
Q3 2021 季結 - 投資第二年,邁向第三年 (下)
誠如上文所說,整個Q3 整個港股也是慘叫聲中度過,
在海外市場,Kano 一路把手往外伸,經小注買入 UK 、EUR 及 AUD 資產。
並在9 月美股回調之際進行換貨。
買入 :
- 在回調中總算是買了一點Google(US:Goog) 會長期持有,並搵位增持。
- ASML 的Guidance 十分吸引,於9 月回調中首度入手。
- 在ADobe 22/9 的財報日,成積不錯,但股價急跌,在627 的位置買入小量的Adobe。
買入一點,然後在9月回調時換貨增持。
(數簿做埋估值,傳送門在這。)
- 優先股:ALIN PRA 意外地中招,停了股息,
因為猜想到BAM 的主意,決定加了點注碼跟它拖下去。
(同時手持BAM 及 ALIN PRA,當然是等下去。)
(Kano 最後一支 優先股 也算是沒有了。)
- 看了看BAM 的成積表,發現BAMR 的身份比想像中更重要,極具投資價值,
成積表發表當天兩者股價上演跳水,果斷加注 BAM @~55 & BAMR ~ 59
雖然在回調中,兩者一直往下掉,但相信 市場仍未發現其爆發力。
- 有些人也會發現 Kano 在過去兩季一直買入 天然氣 / 石油 來打一波 Value PicK,
如要跟機請小心。(這會是有風險的打法)
- 在能源上,Kano 決定 重倉 中遊能源,副倉 上遊能源 來打一場 Value Pick。
即是有關投資會最終清掉,不會做長期投資,
能源的問題 一來是博奕,一來是需求,另一個是供應問題。
因為左膠的緣故,供應極難增加,能源價格 應是一場 長達數季的事情。
想到 在 Q2 布局能源,主因是對左膠的了解及對常識的推論,
另一面則是會留意 Warren 動向,只因其於去年買入 能源、原材料 及 醫藥,
根本上是提早兩個周期布局,每一次思考時,也不得不 配股兩老的智慧。
(醫藥 及 原材料 在Kano 的能力圈之外,直接 Pass 掉。)
- 關於 金界(SEHK: 3918),金界是少數仍在虧損的注碼,
Kano 對金界長期睇好,其投資理念從沒改變。
處理方法自然是: 現金流 !回血 ! 買貨!
而由於 15/9 金界的重新開放,加上 當地極高的打針率,Kano 相信 黑暗的時刻經過去。
- 於 新創建 (SEHK:659)業績前埋下陷阱,股息增加是基本,好運一點會有 Bonus。
可惜沒有特別息,該公司有不錯的現金流及低估值,容錯空間不錯。
但其 股息政策令人想起 (SEHK: 1038) 長江基建,需要細心留意。
長遠而言希望不會 (1038化),新創建 是一張好牌,希望鄭家打得順手。
賣出:
- 因為長期利率在歷史新低,通脹來得比想像中快,相信 FED 比預期中更快「減少QE 」,加上。財政部持續發行國債,所以決定減持了大部 分的PTY,由成本~13到21.3 賣出,連同年多的股息回報,實在不錯.
- 及後 PTY 出現減低股息,決定把剩下的出清 @19.6,全換 RQI @16.5, 繼續回血。
- 關於 Bond CEF 的打法,仍待 進入加息周期後,待機活動,
可能會是Bond,可能會是 Bond CEF,全視乎機會在那。
(事後回睇,确是做對了決定,賣出Bond CEF 換入 Equity )
- 巧合地做了一個 風大 及 老爺 同樣的決定,把手中的REI.UN 清掉,
買入價平均16.2,22.76 清出,連同股息回報算是不錯。
把大部分所得重投手上的現金流資產,(ENB / DFN / ENS / UK stock)現金流再度加強。
- 把手中的SOT.UN 清掉,又是價值回歸之故,所得減槓桿。
待機名單:
- 清減港股是必然的。
粵海 (SEHK:270 )及 首程 (SEHK:697)則是放上賣出提案,只要價錢一到便會賣出。
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
體檢報告(八): 回應May Ng的信 - 債券收息可行嗎?(下)
體檢報告(八): 回應May Ng的信 - 債券收息可行嗎?(下)
這是自上文的續集 ,也是針對整體組合而定的建議。
May Ng:
你好Kano兄,先感謝你的回覆,真的不好意思,這幾天忙着工作的麻煩事,未能即時回你及多謝你。
雖然我和老公都未屆退休年齡,但這些年工作十分辛勞,加上看淡經濟前景,為健康着想,計畫提早退休,
希望Kano兄幫忙賜教。
現有300萬港元可用作投資,不求大富大貴,只求穩定收息及增長,所以才考慮直債,餘下買REITS和ETF,
收取利息後再投資,安全至上為依歸,唔想食唔安瞓唔着。今年一役走避不及也損失不少😵
整理組合計劃如下,尚未行動,等待美國大選後入市(正確嗎?):
(一) REITS: 預算用100萬 穩定收息
1) HK Reits: LINK 0823 - 4.6% yield
2) Canada Reits: RioCan (Rei-un.to) – 9.7% yield (Tax 15%)
3) Singapore Reits: Mapletree Logistcs (M44U) - 3.8% yield
(二) HK Stock 預算用50萬左右,收息及期望股值上升:
1) MTRC (0066) - 3.15% Yield
2) Citic Telecom (1883) - 8% Yield
想買些ETF: 預算投入100萬港元約128000美元,期望有增長及有息收下:
VYM, SKYY, IPAY, ROBO
目標長期持有及穩定現金流,收到利息應會再投入 REITs ,攞少少去下旅行😂。
其實都有考慮買下 Bond 收息,所以之前問你好唔好買創銀隻直債,又想過在IB買些 US Bonds,三心兩意😄,
如果買bond好D就唔買ETF,好難取捨。
麻煩Kano兄指導一下,非常感激!
Kano:
則會選擇離場而去。
令經營上增加無法計算的不確定性,

(一) - 高現金流,穩健業務
- 現價 S 1.95
![美股ETF] 從費城半導體指數(SOX)觀察台積電是否真的如我們想像的表現優異?(2019年版) | by Frank | 法蘭克的美股投資研究園地| Medium](https://miro.medium.com/max/4800/0*5JSSbAqZhaAIYLdd.jpg)

-
問書時間: 好耐無寫La Question 1: - 「Bond+Reit」只是招式,那並不是重點,重點是在於心法,睇得明 「現金流為王2」 就得。 - 至於計數方式方面,可去數B度搵,早期佢寫過文,出過 Progam 去計數,或者睇返 「現金流去槓桿 及資本性去槓桿」篇文...
-
小前言: Kano 喜愛CEF (Closed End Fund)是有道理的。 先說優點: - 月月收息 - 自動分散風險 - 投資彈性充足 - 內建槓桿功能 要說缺點: - 沒有到期日,有可能會出現Capital Loss ...
-
CA: Split Share Funds (SSF) 股票分置基金 - 加拿大的地方特產 類固定收益資產一直是個非常小眾的投資產品,也於 香港投資者罕有聽到。 繼美國地方特產 - 封閉式基金(CEF)、歐州地方特產 - 封閉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