值得一睇,唔好俾我 「燈」! - 穩定幣
睇左先再諗,
故事是這樣的。
因為谷內的閒談,覺得有點營養,故整理為一篇短文。
因為近月不少 TA 清倉 ,又「混沌清晰期」、又「第三隻腳」、又「假反彈」、又「背馳」
隊友 L :
體檢報告 (十五)- 回應 Moo Ben 的信
Moon Ben 的留言於此
你好,kano兄,希望Kano兄可以對以下planing給一些意見
本人打算用500萬 開一個 收息與 穩定增長組合,以下除了Reits係個別股票,其餘全部係ETF , CEF ,
此組合,本人想了很久及修改很多次,基於本人沒有足夠的財務知識及心理質素,
如果選擇太多個別股票,當下跌的時候,就會擔心它的基本因素會否改變,由於500萬投資金額對我來說比較多,所以選了ETF讓我比較信心的長遠買入及持有
重點問題:
本人打算 槓桿比率1.4左右 ,即是
總買入金額是700萬 ,分4- 6個月平均買入,當然之後我會把月息及儲蓄,大概每月4萬,繼續買入以下資產
之後槓桿金額一直維持200萬,隨着之後我收到嘅股息及組合增長,把槓桿比率慢慢降低,請問這種去槓桿方法,可行嗎?
而Rebalancing 大約半年做一次
槓桿後扣除利息支出 - 以500萬本金計算- 現金流實際5.4%
再配合stock ETF 做一些期權配合- total 現金流實際6.5-7%
這組合的資產配置分布及抗跌能力可以嗎?
如果以我這種欠缺獨立分析個別公司的能力,這配置可行嗎?我不追求太高的回報比例,只求穩步增長之餘也有一定的現金流
以下是組合槓桿後的比例
固定收益項目45%
DFN 5% ‘加拿大 SSF’
QYLD 5% ’ QQQ cover call ETF ‘
N6M 5% Asia bond ETF
O9P 10% Asia bond ETF’
ZPR 5% ‘加拿大優先股ETF‘
FFC 5% ’美國優先股ETF‘
EIT 5% ‘加拿大 SSF’
NEA 5% 市政債CEF
信托房地產基金30%
ZRE 加拿大Reits ETF 5%
CLR. 新加坡 Reits ETF 5%
270 1883 823 香港Reits 7%
CNNU 歐洲 2%
O. RQI VNQ 美國 12%
股票增長型ETF 25%
QQQ 4%
VT 5%
VOO 6%
VIG 5%
Asia S&P500 ETF AIA 5%
其實關於樓的討論。
主要是關於 小凡哥 及 另一位師姐。
起因是不少谷友叫 小凡哥 Full Pay 買樓,
對於非谷友,簡單介紹 小凡哥 的情況。
三十而立,因工作優秀,得到數百萬,決定提早退休。
然後於 2020 年上連登投身股海抄底,
輸到滿手鮮血,後得筆者 執倉 及 改變打法,
成功收復失地並完成投資目標。
現每月收二十多萬(股息+期權金)(2021年中完成去槓桿,正式財自)。
因為凡哥被動收入強勁,而沒有「自住樓」,所以一眾谷友建議入手自住樓。
但是投資理財是十分個人的,按照小凡哥的情況,
雖然筆記認為 「自住樓」是必須,
但對於小凡哥來說卻不是「現在」就要買。
正所謂: 「發計有三,一是單向而發,二是雙方互發,三是融會貫通」
當明白到 小凡哥 的情況,
其實筆者早於年初期問及將來的事 - 「是否離開香港。 」
如果他決定離開,自然便不應該買樓,因為現在買,只會被鎖三年。
如果他日打算留港,亦可在四年後透過投資所得 Full Pay 買樓,而不用擔心影響組合,形成「必勝」的局面。
但如果為了「現在」 買樓,為了支付首期,便需Draw大量資金,
令組合攻防能力大減,並在未來幾年露出了致命性的弱點,
如果這幾年出現巨型的跌幅,勢必重新「打工」。
是以,
這是一個為了 小凡哥 而定下的「保守」打法。
至於另一位師姐則是「未諗得通。」
對,
我認為 她「未諗得通。」
好了,隨著Q2 的完結,時間慢慢轉至 Q3 及 Q4,
即是傳統上Kano 的爆發季節 -(AAPL + TSM 的組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