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4 2022 (第十四季季結 - 13F)- 尚未抵達的地心 (二)
想了很久,
但又像沒有宏觀的事情值得回顧。
倒是有兩單失敗的操作,值得記一記。
失敗一。ALIN 系列
如果唔知咩事,就Kick 我睇返。
事緣按了一般套路的推算,即使中了伏仍有不少的生機。
(主要審視了企業具備不少時下極搵錢的資產,根本不用破產。)
(BAM 實力雄厚,大可不斷換債的形式續命,refinance 不成問題。)
(即使進行Refinance 也間接對 BAM 有利。)
但是,我忽略了 BAM的全盤布局,
當BAM 同時持有所有普通股、債券。
的確是可以按破產的形式,快速地套取資產,然後另作他用。
結果: NAV 直接蒸發了 1% 。
損失不多,很快便回血歸來,只是這個學費印象深刻。
現在雷達上,仍有一兩只這些優先股,但其次序排在後方。
失敗二。ZIM 系列
當年的功臣之一便是由於物流結構性問題的得益者 - 「航運」
當時經預視 物流的問題 將於 2022年解決,並在2023 年前回歸正常。
由於航運數據持續高脹,
即使在 淡季仍有往年Peak Season 的航運量,
樂觀地錯判了 Peak Season 的航運量。
事後方知,商家為了解決物流問題,決定提前把Peak Season 的訂單推前至 淡季 運送。
構成淡季多訂單假像,錯判了退出時機。
結果: 把所有航運所得的利潤也吐了出去。
這種感覺 就像中了一記 「輪轉位移」
「周期股就是爆發力極強,但係睇少陣都唔得。」
- 「US》HK》CA =UK》 SG」
(我幾喜歡這一種格式,希望每年年結也是如此。)
眾多的投資產品,資本主義的聖地。
如果單用股票市場而言,現在仍不算便宜。
我明白尼句說話的沖擊力,
但係,這是事實,
用指數(ETF)來說,現在仍不便宜。
但是,按投資物或是股票而言,
部分科技股經進入 「非常便宜」 的情況,值得出手。
部分CEF 也重新進入射程,可隨時出手。
經常這一次的回落,也令我確信 「Leasing」的防守能力,
我會把「Leasing 」放入組合之中。
債券方面,我則認為要作出調整,來迎合2023 的挑戰。
而我所有的債劵到期後,也會做出同樣的操作。
港女市場 - HK
組合中第二大的市場,經過三年的投資經驗,我發現港女市場只有兩種打法
- 「廢老收息」: 眾多企業體質不錯,且具優秀的股息能力,防守性打法。
- 「狂野短炒」: 你知我知,獨眼佬都知,政策市是也,只要一紙公文,
便會搞動投資的情緒,不過只可短炒。
鑑於種種的方向,港女的收息仍是組合中現金流重要的來源。
係2022 年入面,港女只買不賣,股息照加,一樂事也。
對了,我早前經放去了大部分的 823,這是因為發展能力的放慢,
823 仍是那個823 ,優秀的資產及管理層,只是不便宜,
而港女現時充滿平野,這構成了重大的機會成本。
我對於823 的管理層仍充滿信心,遠比某無知光頭中年為佳。
如果你地想知多少少,可留言講我知。
加拿大市場 - CA
今年的重大決定,便是清空了 EIT,ENS,SRU.UN.
然後獨留 DFN 於手,並把 DFN 的持股推至最大。 (「SSF +CEF」佔組合不多於20%)
因為我所有的加紙也是借回來的 (早幾年零息環境)。
當年初開始加息之時,由於價值回歸,便以空手入白刃的形式套取資產。
思前想後,便發現賣掉其他持股後,便順利得到一堆DFN(仲有錢剩)。
現在 DFN 經成了現金流機器,每月定時為組合注入子彈。
如果將來加注力拿大市場,仍可在 油管、REIT、AM 之間做選擇。
英國市場 - UK
只要央行遲出手幾日,就會「英國的雷曼時刻」。
仲使知道內有霸道行業,仍未敢重注,應該只會做最簡單的 「現金流再投資」。
隨能力圈的發展及時下投資環境的改變,當初星州的吸引力大不如前,有如「雞肋」。
現於星州只剩下 極少的注碼,同樣地,那是空手入白刃套回來的。
hello, alin-d, E, 已除了牌, 是否已total loss?
回覆刪除對,不要抱有期望。
刪除